发布时间:2018-09-09 来源:基石中学
阅读提示:这一期的微课堂我们给大家请来的主讲老师——蒲丽梅,她拥有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学历, 除担任中学英语教师外还是高效率学习培训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对亲子沟通方面很有经验,有大量家长粉丝群体。今天她带来的课程内容是全面剖析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以下为讲课的核心笔记,供家长学习。
一、我们是合格的父母吗
非常感恩庞校长和黄老师让我有这个机会在山西临汾通过家长微课堂和家长朋友们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希望对大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所帮助。作为我自己来讲,我能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教育孩子中走过的一些路。在这个过程中,我走过很多弯路,但很庆幸的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更科学、更高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就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我是一个16岁男孩的妈妈,我的儿子是我最大的骄傲,在教育和陪伴他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成长。我孩子从小学开始到现在上高二,他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在他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工作很忙,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来管,到了他上三年级时,数学和语文成绩只能考七、八十分,并且我发现他的依赖性很强,于是就下定决心要自己带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用了很多家长都会用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比如说去看、去盯着他,火了的时候会骂,甚至会动手。同时我也在思考怎么能让他更好,我发现自信心的培养很重要,所以我就开始着手培养他的自信,在这里依然是用传统的方法,虽然有一点效果,但是我会很累,孩子也很累。
随着我接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程度加深,我对孩子逐渐做到了尊重、无条件的爱,做好这几个方面,我就发现我的孩子越来越好,用他的话来评价如今的自己就是:“现在的我和小学、初中比起来更自信、更有目标、更有动力。”
有一天我和他聊天,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他告诉我了4个原因。第一,你和我爸爸的关系更好了。第二,你和爸爸对我的态度更民主了。第三,你们经常带着我去见大场面、大人物,所以我的目标定位高,对自己的要求也高。第四,老师给了我当班长的机会,老师更信任、重视我了,我也想表现得更好。
我们从孩子对自己的总结中能看出来,他认为自己变化的4个原因中就有3个是和父母有关的,其实第4个原因中父母的原因也占了一半。我们都知道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效果。因此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80%的因素是来源于家庭教育、来源于父母的,20%的因素是来源于学校和社会的。
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是合格的父母吗?大家可能会想,我们都当了这么多年的父母了,我们会不合格吗?想必大家也都做了黄老师在群里发的调查问卷,我们能从调查结果看出来其实很多家长按照标准来算是不合格的,但是没有关系,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做称职的、合格的父母。只要我们去关注这个话题,经常去觉察,我们便会走在通向合格父母的道路上,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成功。
二、六种父母类型,您是哪一种?
1、第一种,养育型父母
养育型父母认为他们的主要功能是养育孩子,其他的职能明显不足、父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饮食上,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却很少关心他们的心理品质,很少考虑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因为他们认为养育孩子是他们的责任,而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因此自己没有教育孩子的义务。
2、第二种,财产拥有型父母
他们将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可以对其任意操作,认为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权威,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和情绪对待孩子,如批评、指责、命令。在这种关系中,孩子失去了独立和个性,成为被动服从的机器。
3、第三种,反向型父母
在正常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处于主导地位,是这种关系的支配者,决定着这种关系的发展方向。但是反向型亲子关系正好相反,在这种关系中,孩子处于支配地位,父母处于从属地位,所有的决定几乎都听从孩子,因为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性,或者在能力上有明显的缺陷。
4、第四种,冲突型父母
冲突型父母的家庭中,亲子出现明显的冲突,父母攻击孩子,孩子反击父母。这种攻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说身体的攻击、言语的攻击和心理攻击。
5、第五种,泛爱型的父母
他们的具体表现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叫过度保护,对孩子做较多的限制,结果使孩子形成胆小怕事、抑郁的个性。第二种情况就是完全赞赏,不管孩子做什么,父母都予以孩子赞赏,很少对其作出是非评价,孩子无法形成是非观和价值观,这不利于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而且容易使孩子蛮不讲理,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
讲到这里大家就会想到底怎样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呢?那就引出了:
6、第六种,亚平等型父母
亚平等型亲子关系是一种较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良好关系。它的特点是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孩子也有较充分的民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基本平等,既有父母子女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在这种关系中父母起的是主导的作用。
三、做好亚平等型父母,这三点非常重要
1、尊重
尊重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就像我们讲的财产拥有型父母,他们认为孩子是我个人的从属,你就必须听我的话,你什么也不知道,只有我才是对你最好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但是有了这样的父母,孩子肯定会觉得没有得到尊重,他的自我意识也不得不到很好的唤醒。
如何做到尊重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父母怎么样能做到平等对孩子呢?首先,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其次,可以想象一下他如果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能不能操控他,替他做选择,对他说出不尊重的侮辱性语言。最后,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在和他的交往中表现出对他的尊重。
案例
这样的尊重当然是无法一次做到位的,需要我们不断去觉察。比如说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认为我对孩子足够尊重了,但是有一天我发现我在尊重孩子这方面还是需要加强的。我喜欢把我孩子洗碗时或者是他在做一件好事时的照片发到我的朋友圈中,我刚开始认为这个很正常,但是后来发现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否喜欢妈妈把他的照片公布在朋友圈中让别人去看呢?于是我就问他,然后他说妈妈你还是别发了,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没有尊重孩子。从那以后,我要发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就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他也会感觉到我对他越来越尊重了。
误区
这个时候就有很多的家长会说,我发现我们尊重孩子以后他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到尊重其实是双向的,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也要尊重父母。 有的孩子因为在家中处于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可能会认为父母为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来应对父母的付出,甚至可能会有对父母出言不逊等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得要求孩子也去尊重父母,亲子关系才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案例
举个例子,我孩子喜欢早上多睡一会儿,其实我们每个家长都会面对孩子早上叫不起来的情况,我当然以前也是这样子。我发现了我早上起来给他做了很丰盛的早餐,因为我要尊重他,所以我不会像以前那样三番四次去叫他,我叫上一两次以后就会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你想睡你就睡一会儿,自己把时间控制住就可以。
不过这样尊重的结果就是,他把时间卡的刚好起来吃不了饭就得走。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尊重。我的办法就是等到那天晚上他回来,我就跟他说我很受伤,那么辛苦的做了丰盛的早餐,结果你一口都没有吃,如果你早上起来不太想吃早餐的话,那我可不可以不做呀?
然后孩子就给我说行,明天先不做了。于是第二天我就不做早餐了,等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我还会问他明天早上要不要做早餐,他就思考一下说还是做吧,我觉得早上吃早餐还是会更好一些,到第三天早上的时候我就会继续做丰盛的早餐,我叫他一次以后他自己也就会按时起床吃早餐。这就是双向的尊重,我们去尊重孩子,孩子也尊重我们,这样的尊重才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
2、无条件的爱
在我们跟孩子的亲子关系中,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不是有条件的。比如说要求孩子听话、好好做作业、好好的学习才对孩子亲近,孩子考得好才表现得高兴。这样孩子会觉得你不是爱我,而是爱那个听话的、学习好的、认真做作业的孩子。如若我们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他自己是没有力量的,他觉得如果做不到那样父母就不会爱自己了,他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如何做到无条件的爱
假设我们的孩子未来一事无成,我们会不会就不和孩子亲近、不爱他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孩子能不能给我们带来面子或者地位,我们依然都会爱他。既然是这样,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给他付出无条件的爱,去接纳、欣赏孩子。这样孩子在前行的过程中才会没有后顾之忧,充满力量。
案例
前两天我跟一个清华学生的妈妈聊起来她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她说她跟别的妈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对她孩子的要求低。她老觉得孩子学习太久,学得差不多就行,要多休息。在我们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对孩子的要求太低了,而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妈妈对孩子的这种要求低,妈妈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而不是成绩优秀的那种孩子她才会去爱,所以孩子会觉得妈妈是发自内心的爱我,他就会更加努力来回报妈妈。
误区
很多人会把这种无条件的爱当成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但事实上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到社会上拼搏、奋斗,如果他心中没有规则意识,他在社会上会处处碰壁,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糟糕,影响学业和工作。所以我们在无条件爱孩子时需要和他沟通规则问题,让他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爱与规则
和孩子讲规则的前提一定是无条件的爱,我可以接纳任何状态的你,因为你是我独一无二的孩子,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会接受父母提出的规则与要求。和孩子沟通规则的过程中,要做到和孩子协商、探讨,跟孩子讲清事情正确的做法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单方面的否定孩子的某种做法。这样他才愿意和家长去配合,从而成为一个有个性又能遵守社会规范,也会去尊重别人的孩子。
3、做好自己
我们每个父母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中都会去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能不能扮演好自己正确的角色并且做好自己呢?比如说我们在家中是父母的角色,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父母的角色首先应该是什么?我想父母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太多的父母都充当了老师、警察。
言语方面
有一句话这样说:“你满口是爱,却面目狰狞”。当我们对孩子说:“做作业了吗?快去做作业!你怎么这么笨!你上课有没有好好听讲!”我们知道这样说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是爱孩子,但是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不被认可不被接纳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爱孩子这个方面,在父母的这个角色上能不能做得好一些?
行为方面
另外我们给孩子做家务、做饭菜的时候,我们是应付地去做还是说我们用心地去做,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觉得做饭是件麻烦的事情,不去讲究营养搭配,不去花心思,孩子会看到父母是应付的状态,他在学习的时候便会觉得学习是件麻烦的事情,也会抱着应付的心理来交差。
三观方面
除了父母在家庭中的这种角色以外,我认为做好自己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比如说父母回家以后会不会经常跟孩子去抱怨同事不好,抱怨工作太辛苦,抱怨人活着真的是很麻烦,或者是说没有前景等等,去说一些负能量的话。孩子可能无形中会受你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从变得悲观、消极。因此我们要尽力做乐观积极的父母,用正确的三观来引导孩子。
工作态度方面
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如果说我们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我们的孩子看到我们所做的事情,听到我们所说的话,也会逐渐对自己有一个高的要求,让自己有梦想有追求,他的未来也会很辉煌,或者说也会做到最好的自己。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要活到老学到老。一方面我确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成熟,获得快乐。另一方面我想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看到他的妈妈是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他也会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事实证明,我这么多年不断地努力、奋斗,确实对孩子有正面的影响,他经常会跟我一起探讨他的目标和梦想,我想这就是我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四、结语:言传身教好很重要
有句话这样讲:“如果说家庭教育出现了一种鸡飞狗跳的样子,那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身教重于言教,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多关注孩子的状态,做到尊重、无条件的爱和做好自己,我们就会在成为称职父母的这条路上越走越好,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我们也会越来越轻松。
整理丨王聪颖
校正丨张雪
编辑丨周萌